【红色寻访】红船劈波行,精神聚人心——我院“红船筑梦”实践队走入南湖革命纪念馆开展调研

来源: 作者:发稿时间:2022-09-08浏览次数:286

革命纪念馆作为红色革命文化承载的主要载体和重要传播场所,在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,把红色传统发扬好,把红色基因传承好。”革命纪念馆是承载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重要场所,它展示和弘扬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,传播和宣传着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。基于此,实践队成员寻访南湖革命纪念馆并进行调研。

南湖寻访:初建

2006年6月28日,建党85周年之际,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,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破土动工。2011年建党90周年,历时5年建造的南湖革命纪念馆第三代馆正式对外开放。

新馆位于南湖之畔,占地2.73公顷,由“一主两副”三幢建筑所组成,整体造型呈“工”字形,代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,四周有56根檐柱,寓意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。

红色记忆:起航

走进馆内,一楼的序厅里,鲜花簇拥着红船,红船两侧的浮雕再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,头顶一枚党徽闪闪发亮。整个博物馆展厅共设三层,其中一、二楼为《开天辟地》单元,由“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”“中国共产党成立”和“十三位代表生平事迹介绍”三个部分组成,系统地介绍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,开天辟地的历史史实,包括中国人民为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不断探索,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,以及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。馆内收藏了大量的真实历史文物——清末时期使用过的物品、清政府签署过的不平等条约、战争中使用过的武器、一些重要人物使用过的物品、手稿等,都一一展现。馆内还实景还原了众多历史事件和形象——林则徐虎门销烟、陈望道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、中共一大代表群雕、一大红船原型等,让参观者身历其境地感受到历史事件。

创新结合:传承

在参观期间,队员还对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进行了采访。在被问及对“纪念馆中哪些地方印象最深刻”时,大部分小朋友的回答是展厅内的场景以及电子屏幕的互动,可见不同于学校课堂与书本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宏观讲解,南湖革命纪念馆以图片和实物为基础,辅以油画、数字化展品、复原景观等手段,生动再现了中国壮丽宏伟的革命斗争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。


参观整个纪念馆大概需要2小时,在这2小时之内,实践队员们仿佛完成了一次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新阅读。从清末时期的列强争夺、积贫积弱,到辛亥革命爆发、民族觉醒,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、抗日战争胜利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再到改革开放、民族富强的新篇章,一百多年间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苦难,又从苦难中爆发,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。

革命纪念馆是承载革命精神的重要象征,是开展革命精神教育的重要场所,充分发挥着革命纪念馆传播革命文化、传承革命精神的教育功能。通过本次调研活动,“红船筑梦”实践队也更加体会到了革命纪念馆之于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价值。

 (图文:来自红船筑梦实践队 编辑:吴晨欣)